根據去年初公布的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,內容提出深化區域合作,有序發展「飛地經濟」,促進泛珠三角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,形成梯度發展、分工合理、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。
所謂「飛地」,指的是兩個地域上相互獨立、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,透過打破原有行政區域的限制,以跨空間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進行區域合作,實現優勢互補,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。上述的「橫琴模式」正好是典型例子,澳門租用珠海橫琴部分土地,而澳門大學新校區則設於橫琴,同時擴大了澳門沿岸水域,此舉一來增加澳門及珠海的未來發展潛力,有助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,二來正好為澳門擴容,以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。
無獨有偶,深圳與香港一樣也面臨土地不足的問題。早在2000年代起,當大眾仍聚焦爭論應否撤銷「二線關」,將寶安、龍崗兩區劃入經濟特區時,深圳市政府開始部署與鄰近的東莞、惠州兩市合作,加強三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,進而為未來拓展腹地,近年更於汕尾建立「深汕特別合作區」,將一些產業及機構分流,以扶持及促進當地的發展,縮減大灣區與粵東地區的經濟差距。如今「深圳都市圈」呼之欲出,正好是跳出框框、突破發展瓶頸的一大實例。
發展桂山島 建議參考寧波舟山港
房屋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社會多年,再加上今年疫情,當局難以覓地興建足夠的隔離設施,也突顯香港社區設施、人均公共空間以及居住面積不足的問題。不論是改劃土地用途,抑或是填海造地,政府均面對包括地產商及反對派的政治阻力。然而有關的桂山島開發倡議,由中央政府先填海建設,然後租予香港,並實施香港法律,此舉一來可解決香港工程成本高昂、工期延宕等問題,二來避免立法會的阻撓,加快拓地建屋的進度。
必須強調,桂山島位處邊陲,遠離傳統核心市區,即使有高速渡輪連接,一旦遇着颱風勢必停航。該島鄰近的產業,則只有機場及大嶼山數個旅遊景點,難以吸引市民遷住。因此政府規劃發展該島的大前提,必須有足夠的產業配套,結合毗鄰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的優勢,吸引市民遷入,從而達至「產住結合」的目標。
筆者建議政府參考寧波舟山港的發展經驗,將葵涌貨櫃碼頭以及其他港口設施搬遷至該島,並與珠海其他群島建立「組合港」,開展物流業以及相關產業配套,此舉一來融合了海運的經濟效益以及空運的運送速度,產生「海空聯運」的協同效應,二來透過騰空市區港口,以及包括新界棕地在內的倉貯用地,釋放市區的珍貴土地資源作建屋之用。
調整利益格局 考驗管治聯盟
誠然,香港社會存在着極嚴重的深層次政經矛盾,在「大市場,小政府」一直被政府奉為圭臬下,雖然經濟持續發展,然而產業結構失衡,社會向上流動的空間不足,貧富懸殊問題日趨嚴重,累積了不少民怨。凡此種種,美其名是「積極不干預」,其實就是「消極不負責任」。
要從根本上走出困局,並非單靠「擠牙膏」式推行某幾項民生福利政策,關鍵在於政府及建制派在內的管治聯盟,能否認清問題所在,如何跳出既有的框框,合理地調整利益格局,從而推行涵蓋政經民生的全面深層次改革。中央政府在「全面深化改革」綱領中,提出按照效率及公平原則調整利益格局,去打破近年國家發展面臨的僵局,正好為特區政府帶來啟示。面對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,調整利益格局必然荊棘滿途,絕不能低估本身的難度及帶來的陣痛,對中央、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管治聯盟而言,將會是考驗他們的智慧、勇氣和決心的時候了。
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
July 15, 2020 at 08:06AM
https://ift.tt/2WmcPIZ
跳出框框拓地解民困(文:丘健和) (09:00) - 20200715 - 文摘 - 明報新聞網
https://ift.tt/2CbUQh4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跳出框框拓地解民困(文:丘健和) (09:00) - 20200715 - 文摘 - 明報新聞網"
Post a Comment